我們都知道,想要在某領域取得成績,就需要不斷的重複做同樣的練習。
試問自己「你能每天持續做相同的事情嗎?」,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有所遲疑的話,這本《每天早上只要30分鐘》分享了,如何讓自己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,以及每天做"理所當然"的練習有什麼樣的威力。
根據自身的嘗試錯誤經驗,提倡每天一點一滴的努力,就能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夢想與目標。
這本書其實已經有點年代了,我是開始在職場工作時,才又翻起這本書。效仿書中的學習機制,我學會有效利用上班之餘的時間在日文的學習上,一步步達成自己所設立的目標,並以此開啟了我海外工作的新契機。
我想以下列三個主題,分享書中幾個對我有幫助的觀點:
1.關於學習的觀念 :大家都知道,卻做不到的事
2.學習時段與內容的選擇 : 找出你最有效率的時段
3.習慣的養成 : 你需要的是強烈的動機
關於學習法
其實...你需要的只是重複做基本練習
沒錯,每天反覆做基本練習,就可以成為專業領域的達人。
等等...作者的建議就只有這樣嗎!? 先讓我們想想,資訊業工程師持續學習IT知識。銀行人員持續學習金融知識。這些事我們可能都覺得理所當然,但大多情況是:「大家心裡很明白,可是就是做不來。」
而正因為這件事情別人沒有辦法簡單地做到,所以具有價值;換句話說,做到的人就贏了。
非凡的成功,始終來自平凡的道路。
- 《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: 從思維到方法, 一人創業大神帶你打造致富腦》
難道沒有輕鬆的捷徑嗎?
《成功來自何處?》的作者岡本吏郎說過「世上有所謂的一般解答和特殊解答兩種」。
- 一般解答:一般人都會導出同樣結果的做法,是每個人都可以利用的。
- 特殊解答:只有部分的天才可以使用的方法。
你會選擇持續採用一般解答,獲得確實的成功,還是要持續將時間花費在,尋找一個能不用投資時間精力,就可以輕鬆而簡單做到的特殊解答呢?
第一步!空出學習的時段
一定要選早上嗎...?
關於學習時段的選擇,書中提到了幾個判斷的依據。假設你是一位白天工作,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後,習慣做點娛樂活動,放鬆一下的上班族。
你可能會得到下面的結論:
- 學習的效率: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,精神與體力都已經被耗盡,不如早點就寢,利用早上 集中力較佳的時段學習。
- 外在的誘惑:晚上有諸多如電視之類不具生產性的活動的誘惑,不自覺的把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事物上。
- 有時間限制:早上因時間有限,自然就會企圖找出有效推進學習活動或工作的技巧,再加上學習本身所得到的收穫,可謂一石二鳥。
- 體感時間慢:作者依個人的體感經驗分享到,在早上的一個小時足以與晚上的兩個小時匹敵,你不妨嘗試看看。
早起好難啊...要怎麼開始呢?
開始採用早上學習的方式時,最重要的不是學習這件事本身,而是先養成早上學習的習慣。
先從30分鐘開始,慢慢累積對自己的信心,接下來就可以依自己的需求,選擇拉長至1個小時或1個半小時。總之不要一開始就勉強行事,讓自己陷入自我厭惡的情境中。
睡眠和清醒是互為一體的。
-《スタンフォード式 最高の睡眠》
我們知道良好的睡眠可以提高白天的工作品質,但其實白天的活動也同樣對於睡眠有重大的影響。如何起床也是一門學問,可以進一步從其他書籍學習關於睡眠的知識,調整出自己良好的作息模式。
※相關閱讀:《最高睡眠法》史丹佛大學睡眠研究所所長教你睡覺
到底我該學習什麼呢?
由於早上的時間寶貴,在前一天晚上就應該先規劃好隔天的學習內容。
另外,為了不要使輸入的知識量分散,導致在任何領域都沒能締造好成績,在剛開始時,只要先集中學習某一個領域的知識就可以了。
如果你是個上班族,可以設定讓自己目前的工作能力進入前10%的目標。非一流的人才,不但換工作難,年收也難提升。
若你是自營商,除了本行的知識與技能外,學習市場學,如銷售(營業)學、客戶溝通等也是很必要的,因為商業是一種綜合力量的結合。
找出你的動機
要怎麼樣才能堅持下去...
要養成習慣,就不能三天捕魚,兩天曬網。當你有這個決心,卻始終無法持續時,你所需要的不是know-how,而是強烈的動機。
想想推動你持續學習的理由是什麼,不見得只是為了自己,可能是為了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人而努力。如果很困難,花上一個星期、一個月也無所謂,你需要的是一個強烈的理由。
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藉由“課題設定、不斷試錯”進而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。 -《10歳でもわかる問題解決の授業》
耐心試錯是嘗試新事物時很重要的觀念,請不要因害怕失敗而放棄嘗試,慢慢地養成早起學習的習慣。
要做多久才能看得到效果呢?
大家可能在許多書中都有聽過沸水理論。我們的學習曲線就如同燒開水一樣,從一開始室溫20℃的溫水,慢慢地往上升溫,到了40、50℃外表看來並沒有甚麼特別的變化,但當達到沸點時,就會快速沸騰變為氣體。所以我們要耐心等待變化發生的那一刻。
依作者的經驗,建議請以15個月為目標,只要做法沒有錯,持續15個月以上,一定會發生某種改變。
雖然我們不能肯定,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收穫,但可以相信學習自我投資到什麼程度,將會大大地改變今後的人生。
還有其他好康的事?
如果說持續學習的人運勢更好,也會變得更有自信,你相信嗎?
請想像迴轉壽司,如果繞到你面前的壽司是運勢,而每一個盤子都附帶拿取條件,如懂得商用日語的人、有兩年以上會計經驗的人。如果你沒做好準備,就算在美味的壽司繞到你面前,你也沒有資格拿取。
所以說運勢好壞與其說是機率問題,不如說,是由有沒有持續學習、做好準備的差異來決定的。
許多啟發學的書都會寫著「想要成功,就要提升自我的形象」。不努力,不學習的人即便試圖一再自我暗示「我是成功的」「我是一流人才」也於事無補。
因為你的潛意識都看透了你準備不足的事實。只有孜孜不倦地學習、透過努力實踐,自我暗示的效果才會出現。
作者還說了什麼
關於學習,作者提倡實踐的重要性;我們需要反覆的學習,因為知道一件事跟學會一件事的差異有如天壤之別。如同籃球的投籃,縱使我們懂了所有射籃的技巧,不藉由反覆的實際訓練,在比賽中也是發揮不了作用。
因此,作者建議,一本好書要一次又一次的閱讀,只看一遍與看了很多遍的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。將書中的精隨烙印在潛意識當中,既使不刻意的思考,也可以讓身體自然地做出動作。
如果發現「這個人的書對我有幫助」,也可以把作者所有的書籍全部看過,可能會發現作者經常切換不同的說法來主張同樣的主旨,就證明這個觀念是重點所在,值得牢牢記在腦海裡。
結語
其實作者在書中的口吻還蠻嚴厲的;當問到「我怎樣也找不到一個學習的理由」,作者回答「是的,你其實不用學習,但請不要說你是個失敗的人,是你選擇讓自己成為失敗的人,謝謝你的選擇,讓成功的人很輕鬆地就獲得成功了,失敗者也是社會必要的存在」。第一次知道看書還會被訓話...。
雖然看起來,書裡沒有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觀念;但這正是開頭提到的「很多理所當然的事大家都懂,卻不見得做得到」。有些時候我們需要的,只是腳踏實地地去做而已。
這也讓我有了其他的感觸。工作之後,常會聽到有人說「這個社會好複雜」。想一想有沒有可能是我們忘記了,"做人要守信"、"要感恩知足"等從小就聽膩的老生常談,使得我們無意間創造出了許多複雜的問題,接著大家又必須用更複雜的方式來解決它。
也許就像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路德維希·密斯·凡德羅說的「less is more 」,不是世界複雜,是我們把世界變複雜了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