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都有紀錄的習慣,在一年的結束之後,回顧該年的活動與成就。甚至有人每日都會寫下反省日記。藉由回顧過往,尋求改進,可以幫助自己擬定下一步的行動計畫。
我想分享的是YWKPTA的回顧框架,可幫助腦中的思緒,具體化到紙上,精煉想法。
YWKPTA其實是將YWT法與KPTA法合併的計畫回顧框架。
藉由YWT法「可視化」過去實際行動所得到的經驗。再結合KPTA法「發現問題」並思考「如何改進它們」。
- ① YWT法:「可視化」過去實際行動所得到的經驗。
- ➁ KPTA法:「發現問題」並思考「如何改進它們」。
YWT法
起源於日本,由日本能率協会コンサルティング提出
Y(做了什麼):
如同字面上的意思,列出實際做了些什麼事情。
W(從中學到了什麼):
確認你做了什麼事情後,在此基礎上,寫下你從中學習到和觀察到的東西。
如此一來,從一個事實中,深掘背後原因,將這次學習到的經驗記錄下來,便可在往後適當的時機出現時,再次利用它。
T(接下來要做什麼):
利用W所得到的結果,總結接下來的行動方針。
YWT法是讓過去行動的「事實」透過我們的「解釋」,轉變為自己的想法與經驗,再進一步修正行動的回顧方法。
結合下列的KPTA法後,可幫助我們在思考接下來的行動方針(T)之前,把過去行動中的「優點」與「缺點」給區分出來。
KPTA法
(原為KPT法)由「敏捷軟體開發」領域所衍伸出來的框架,在日本廣為流傳
K(Keep):
回顧過去,記錄下你認為成效不錯、想繼續保持的行動。
P(Problem):
接下來,寫下認為有問題或是未來需要改進的的地方。
T(Try):
根據上述整理的情報,寫下接下來的行動計劃。
A(Action):
對於新建立的行動計劃,想想可以用什麼具體的行動來實現它。
YWKPTA的使用方法
核心精神是「如何讓下一次更好?」
在列出表格中的各格項目之後,最重要的是要反覆利用它不斷改進。
第一回的Action到了下一回,就會變成我們的Y(做了什麼),接著檢視這次嘗試的成效,進一步再修改我們的行動。
養成反覆檢驗假設的習慣很重要,要將實施的內容保存起來,而不是直接扔掉,以便回顧審查。
範例
假設目標:通過日文檢定
參考資料:
0 留言